【随笔5】春节档最强-哪吒之魔童闹海

爱向弱 发布于 2025-02-03 122 次阅读


昨天去影院观看了《哪吒之魔童脑海》,依然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国产动画。看的时候我内心思绪万千,涌出了很多感悟和想法,今天就在这里闲聊一番。(提醒,涉及剧透,如果还未观看影片建议看完再阅读)

我看到了很多过去优秀电影的影子

从《冰河世纪》到《埃及王子》,从《花木兰》到《狮子王》,在艺术手法和画面表现上,《哪吒》汲取了优秀电影的长处,虽然技术层面能看到上述动画片的影子,但是故事的内核依然属于东方。

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只是观影量较多,所以无法从专业角度来分析。能够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是好事,也没必要拿作品与作品进行强行比较,电影艺术服务的是观众,一家独大不如百家争鸣,优秀的作品最后受益的仍然是观众。

一些东方内核

在看到哪吒的父母为了躲避追杀而变成了石像,我当下就想到,这种设定如果放到西方语境之中绝不会如此。西方思想强调物质的独立性,而东方思想认为万事万物可以转化,互成和谐。我在不少西方影视中看到的是,一旦人石化,就会立即死亡,绝不会再复活。

东方的思想注重的是整体和中庸思想,强调物质之间,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调和和统一。

另外一个观点就是老生常谈了,西方作品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东方则注重集体的力量。这当然是意识形态的差别,但是和文化层面的内核分不开。

从西游记就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就强调共同御敌,虽然内部也有矛盾,但是这些都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需要一致对外。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英雄主义贯穿始终,从电影中也不难看出这一点。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数不胜数),以及主旋律电影(阿甘正传),都强调的是个人的力量。哪怕像是正义联盟和复仇者联盟,也是几个超级英雄一起抗敌,绝不会带上群众。

情感内核

作为一部目标观众为儿童的动画电影,哪吒的情感内核依然是家人和爱。为了家人和朋友愿意付出一切,这一点放到国外动画中也是一模一样。

唯一有些差别的是,东亚的亲情主题。

大家都知道,近年来的华语电影特别喜欢表现东亚家庭矛盾这一主题。哪怕是《姥姥的外孙》这部出自泰国的表现华人生活的电影,也是以家庭和女性为主题,东亚文化里不善于表达爱意,为了面子和固有偏见而伤害家人的常见矛盾,同理也可以在《破,地狱》中看到。

在表达家族矛盾上面,东西方作品有些差异,但是差异并不明显。在《正义联盟》中,闪电侠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不惜以身犯险。原生家庭没有完美的,或多或少会存在问题。多少人终其一生只是为了摆脱父母对自己的英雄,鲜有成功者,很多人受到影响而不自知。那些父母没有对孩子说出的话,以及孩子与父母赌气后对父母的冷漠,其实缺少的都是沟通和让步。

在华人文化里,面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时候为了面子,会牺牲其他东西,哪怕这些东西远比面子更珍贵。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了不要让惯性阻碍发展,还是及时沟通为好。

打得不是女权而是女拳

最近这些年,女性意识觉醒,女性主义或者说女权的问题一直都在广泛讨论着。但是并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套用在女权上面。女权的本质不是特权而是平权。

就像最近的豆瓣影评中,任何电影都可以被人指责说这里冒犯了女性,是对于女性不尊重的低俗桥段。

首先,影视中的角色做出的行为,所说的话并不代表导演或者编剧本人的观点。其次,只是看到了对于女性的不尊重,却没有看到女性角色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和反男性主导的重要地位,这样是非常片面的。

事事不离女性,看起来是意识到觉醒,其实还是在走特权,这种论调只能说在打田园女拳,他们要么就是有意为之,要么就是被带了节奏,或者仅仅是为了流量。

最后想说的两句话:

看一部电影而已,何必那么认真?

人不能活在真空中,接地气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