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前请思考:工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序:定义
工作哲学,顾名思义,就是工作的哲学,具体来说,如何看待工作,如何处理工作,工作在生命和生活中所扮演角色,以及具体工作中遇到不同情时,如何区别对待和处理,以上种种,都属于工作哲学的范畴。
本篇文章我想着重讨论不同的工作哲学种类,以及我自己的工作哲学。
工作哲学分类
在我的理解看来,工作哲学可以分为以下5个种类(或者说层次):
1 为了实现理想
虽然老话曾说:“我们能做的不是改变世界,而是不被世界改变。”但是,一些人工作的原因确实为了改变世界。
在拜托了经济压力,实现财富自由的人看来,这个目标是十分自然且正常的。
如果工作本身已经满足并且远远超越了生存和物质保障,那与之对应的最高目标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按照自己的设想和愿景、价值观等,影响他人和我们自己所处的环境、世界的运行规则等。这样做,自己的价值观能够得到伸张,暂且不论带给世界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能做到这一步的人数量非常稀少,因为显而易见能做到改变世界的条件非常苛刻。这个愿望也许只存在于天真孩童和那些真正掌握权力资本的人手里。哪怕能勉强达到条件,相当一部分人也不会选择这种方式,因为虽然个人实力强大,世界也并非就一定能够改变,更难顺着自己的意愿去改变,如果无法如愿,且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如此,那么反而觉得痛苦。
2 为了实现自身价值
无法改变世界,但至少可以帮助别人,给社会做贡献,这就是此类人的工作哲学。
实现自身的价值,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获得感,并不容易达成。能在需要的地方体现自身价值,是需要实力和运气的。
作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骨干角色,他们的自我价值实现了最大化。也许并非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许也是被迫坐在这个位置,他们往往肩负了巨大的使命,同时对于公司和社会的发展和推动也是至关重要。
能够实现自己大部分的价值,首先需要一个人有足够大的价值,并且有能力达成价值,同时也需要机会去真正处于这样恰好的位置之上。
少了改变世界的大义和责任,这部分人的工作氛围相对轻松。
3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这件事情给我报酬
个人认为,这类人是最纯粹开心的,也是我最羡慕的人,我的终极目标也是成为这一类人。
多少人希望能把爱好发展为职业,并且取得丰厚的经济回报。但这又是多么的困难啊!
如果所学技能已经是自己热爱的,而热爱的也能作为谋生的工具,并且取得超越大部分人的报酬,是一家非常幸福的美事。
4 为了金钱
当今社会。大部分人可能都属于这个范畴。
他们觉得,我并不喜欢工作,但是不工作就没有报酬,我的生活质量就无法保证。
为了赚钱去工作,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技能和时间换工资。
赚钱的目的可以有多种多样,为了养家,为了滋养自己其他的爱好,为了早点退休,现在先多吃点苦。无论是哪种目标,他们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应对自己不愿面对的人,把自己的时间外包,通过以上来换取一份工资。
5 为了生存
钱是一方面,不工作就无法负担生活的基本花销,不工作就活不下去,这就是为了生存工作。
这部分人往往只能贱卖自己廉价的劳动力,自己本身没什么技能,文化程度也不高,亦或者是怀才不遇,因为命运的不公而走到了这一步。
何为成功
大多数人未必能受到多么好的教育,但是因为抓住机会也能大赚一把钱,甚至白手起家,成就一番事业。而有些人循规蹈矩的成长,上学读书,却缺乏勇气和能够审时度势的敏感,因此也只能平庸的度过一生。大部分人认为上学是有用的,上学读书确实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取得成功不是学习好就可以的,学生思维仍然是不可取的,社会需要的是能创造价值的人,而不是一个好学生。
成功是一个复杂的事情,大多数人的成功都无法完全被复刻。成功的标准也是多种多样,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求权力,有的人追求真善美,有的人追求自我表达。
我的“工作哲学”和我一直在做的事情
我并没有很大的事业心,甚至和大多数人比起来我的想法显得十分安逸,不上进。
一直以来,我最向往的工作就是做自由职业。我是一个对很多事情感兴趣的人,也愿意付出精力和金钱去尝试,但是注意力的分散注定会导致任何一件事情都无法做到专业。
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从高中学习美术,高考走了艺考,专科学习设计,毕业后专升本学习国画,本科毕业一年后考取翻译研究生,可以说跨度非常大。
英语和美术贯穿着我的人生。早在幼儿园时我就被老师说有美术天赋,小学毕业之后并没有继续学画,直到高二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才又捡起了画画并且成为一名美术生,与此同时,小学时候我就对英语十分感兴趣,一直到高中毕业英语成绩都算不错,遗憾的是大学没有学习英语专业(学习美术却也是一段珍贵的人生,有得必有失)。我也是本专业寥寥无几通过四六级的人,要知道,英语在我大学时期的存在感非常之低。
后来还是因为爱好不同,我选择了英语专业考研,考研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转行。考研的过程也是我扎实学习英语的再过程,奠定了我至今的英语基础。
2020年5月至今,我一直从事翻译的工作,只是如今AI发展迅猛,我的工作也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不过我并不觉得焦虑,AI发展注定会淘汰一部分人,但是也会创造更多的机会,抓住机会善于学习,还没有那么容易就被淘汰。
目前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更大的意义只是赚钱,工资属于中等水平(在三线城市中)。在家工作的极大自由度,以及不是很占用时间,并且不需要在一项任务结束后再回溯之前的工作内容这些优点让我一直没有更换工作,与其说时喜欢,更不如说时习惯。
2018年我开始写公众号。直到2024年我才发现,写作其实一直贯穿在我的生命之中,但却异常低调。可是我总会找机会写东西,目前,写作成为了一种习惯,好像一段时间不写作,就会觉得生活的压迫更加剧了一分,写作就像是呼吸,信息摄入,排列重组,再换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有进有出,人生才变得畅通。
我想要把爱好当成是工作,但是我的爱好又是什么呢?
能够不断驱动自己坚持下去的事情,能在其中找到先天乐趣的事情,既不完全是英语,也不完全是画画,而是写作。当然,这也不是说其他两者不重要,只是自驱力不像写作那样彻底融入我的人生底色,甚至我最近才发现自己投入更多的竟然就是它。
今年三月开始,我花费了半年时间学习画画,可是最近却半途而废了。这可能非常符合我的风格——三分钟热度。
但是我一方面是想要休息一下,另一方面发现我学习的风格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因此我可能会在明年重新启动画画这个爱好。
另一方面,我最近投入了大量时间在阅读和游戏这两件事情上面,减少了被动刷手机的时间,增加阅读、游戏以及写作的量,我觉得生活品质上升了一个等级。
游戏在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爱好,与其说我喜欢玩游戏,不如说我更喜欢游戏文化,喜欢大家探讨游戏时候友好的态度和开明包容的氛围。我对于这项“第九艺术”感到十分着迷,我渴望着能去亲自感受这个美妙的虚拟世界。在公众号我也写过一些关于游戏的文章。(非典型玩家聊游戏系列,以后我还会写更多具体游戏的体验)。
结语
我最喜欢和欣赏的,是把爱好当成自己的工作和职业,并不是说,为了改变世界或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工作哲学不值得提倡,这两者当然十分重要,但并不是我所期望的,另一方面,这两种形式对个人的要求也非常高,远非我能达到的。
我想要把热爱的东西转换成我生存的手段,我想这一定是有迹可循的。
我所缺少的,就是如何去转换,或者说,是否我的热爱还不够呢?
不管怎么说,我依然会保持自己多重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我所做的是通过工作来滋养自己的爱好,也许之后两者会重合也不一定。
Comments NO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