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虽然也算是该系列的第三篇文章,但是本次我们要讨论的游戏类型却有些特殊。
游戏玩家的刻板印象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典型的游戏玩家应该是男性,这也是本系列标题的由来,作为一个主机游戏女玩家的我,就算是一个非典型的玩家了。))关于游戏玩家的刻板印象,最近一段时间也算是有所缓解。虽然像类似于GTA5,只狼,黑魂,荒野大镖客这类动作游戏的玩家大部分都是男性,但是也有相当那一部分女性投入了游玩这类型的游戏。普遍来说,女性玩家被认为是不善于游玩动作游戏,尤其是硬核动作游戏的人。
近年来,性别对立的话题总是会引起争议,我认为多少有些矫枉过正,是需要尊重女性,男女平等,但是文艺作品中的角色也只代表自身的角色属性,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是完美的,尤其角色的价值观更不代表创作者的价值观,如果时时刻刻都要保证理性公正客观,那不同的角色还有什么区别呢?因为角色性格和立场不同带来的差异化也无法实现。性别的区别,在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其实是越来越被弱化的,因此游戏玩家的性别也会朝着这样的趋势发展,因此无论是男玩家还是女玩家,本质上没有太多区别。不过美少女游戏(galgame)和乙女游戏却有些特殊,前者针对男性,后者面向女性。我曾经在贴吧和游戏博主的直播间发言讨论,无一例外,对方都会称呼我为兄弟,我并没有特地强调我的性别,只不过据此来看,对于部分类型游戏的玩家性别,人们还是有相当的刻板印象的。
女性向游戏和乙女游戏
2017年,叠纸的手游“游戏恋与制作人”发布,一时间热度大爆。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女性向恋爱手游(也就是乙女游戏),刚发布没多久就各种火爆出圈,同时,伴随着手游的大量氪金形式也饱受诟病。我当时也曾跟风游玩这款游戏,但是因为没有氪金玩不下去就放弃了。
这部分我想要讨论一下女性向游戏和乙女游戏的关系。简单来说,女性向游戏不一定是乙女游戏,而乙女游戏一定是女性向游戏,女性向游戏一定包含了乙女游戏。同乙女游戏相对的,是以男性玩家为主要目标人群的美少女游戏(即galgame),两者都是通过文字对话的形式来推进剧情,通过选择不同的对话分支影响游戏的发展和结局。如果要一以贯之,这两类游戏都可以算成文字冒险类游戏,当然文字冒险游戏不只是恋爱游戏,还包括像逆转裁判这类型的游戏,当然在这里这部分就不详细展开了。单说回女性向游戏,如果从手游角度来看,典型的女性向非乙女游戏当属暖暖系列了。暖暖游戏,包括奇迹暖暖、闪耀暖暖、无限暖暖,以及即将在全平台推出的开放世界游戏无限暖暖(听说口碑很不错,值得尝试),这几部游戏的主要内容是换装。另外,还有一些游戏属于女性向,其主要特点就是主角都是女性,不管是要模拟经营还是战斗,抑或是类似于网文中的复仇情节,本质上来说,和普通游戏是类似的,只不过游戏的内容是以女性的喜好为导向。
乙女游戏
说回乙女游戏,“乙女”来自于日语,主要指未婚的年轻女性,因此乙女游戏的主要目标玩家就是此类人。目前来说,乙女游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国产乙女游戏,都是手机游戏,都带有氪金性质。另一类是日本乙女游戏,主要的平台是switch,一般卡带价格昂贵,一次性付费,汉化较少。国产乙女游戏以恋与制作人开始,目前已经发展了将近十年。手游的特性决定了,只要公司还在运营游戏,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但是因为其不可避免的氪金属性,会让人不知不觉花很多钱,而女性的购买力也是十分可怕的。今年春季推出的恋与深空,是第一款3D国产乙游,一个月的流水甚至能达到5个亿。
日本乙女游戏则属于主机游戏的范畴,一般来说,一款游戏的售价从250-550人民币不等(普通版本,不包括初回和豪华版本),玩家花费10-30小时即可通关,如果全部攻略和收集可能花费更久。日本乙女游戏的优点则是,只需要一次性付费即可享受所有游戏内容,而缺点是,流程较短(相对于手游来说),玩过之后没什么必要重复游玩,有些质量一般的甚至无需攻略多名角色。
我玩乙女游戏
其实我也是仅在2021年才入坑主机游戏,之前也只是玩手游和唯二两部单机游戏。我还模糊的记得自己曾在电脑玩过那么一两部乙女游戏,但是年代太过久远,记不清楚是哪些游戏了,还是从2017年开始说起吧。
恋与制作人的热度当年还是非常强劲的。智能手机的游戏,我从神庙逃亡,玩到节奏大师,天天跑酷,再到开心消消乐,卡通农场,然后到17年的恋与制作人,一般都玩不了太久时间。世界上第一部乙女游戏是1994年诞生于日本的“安琪莉可”。游戏内容是主角与同胞姐妹进行对于王位的竞争,这其实也算是一部传统日式rpg游戏,这部游戏提供了多个可以攻略的男性角色,不只局限于恋爱的部分,游戏还包括一些模拟经营策略部分,当然除了恋爱结局也有其他类型的结局。
安琪莉可在后续也出了很多同ip游戏,我曾经游玩过2021年最新作品,这一作是我通关的第一部日本乙女游戏,是在switch lite上面游玩的。我只玩了第一周目,除了标准的恋爱剧情,也有搞基建的部分,两者作为两种因素影响着最后的结局。之后我虽然也关注过一些日本乙女游戏,但是都没怎么游玩。可以说,日乙和国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圈子。因为游戏机制在根本上是不同的。受众也有所区别。
日乙因为平台属性,受众面要小很多,门槛也相对较高。再加上,日乙能够真正取得中文翻译的其实每年也就那么几部,语言以及高昂的售价也劝退了不少人。国乙虽然是有手机就可以玩,但是抛开剧情和沉浸式陪伴的部分,本质上还是一个抽卡游戏,一些沉浸式的陪伴环节,比如电话信息,手账,额外的剧情,都具有很高的现实感,大部分游戏还附带卡牌对战要素。国乙的剧情都是慢慢释出的,其编剧自己也不知道最终结局为何,通常是要根据市场的反映进行不断调整。
最近,我又重新开始玩一些国乙作品了,如果有新的想法以后会和大家交流,目前来看,我对手游的模式还是有些不太习惯。因为国产手游的模式,最让人诟病的就是氪金和上班式的点击,游戏性不强,也过于琐碎。单就后者来说,国产手游的游戏界面通常都比较复杂,有很多小红点需要去点击消除,对部分人来说可能有些劝退,不过慢慢掌握起来也能高效率的游玩,手游如果只剩下每天做任务这样,大概花费几分钟即可完成。
乙女游戏氪金的属性
同游戏性无关,氪金的目的自然是为了男人花钱,因为对于虚拟人物的“爱”。
可以达成共识的一点是,女性的购买力不容小觑,在传统购物上面这没什么新鲜的,不过专属的女性向游戏目标以女性玩家氪金,这就比较新鲜了。
要知道,手游的大部分氪金目标客户是男性,因为很多游戏本身的目标受众就是男性,虽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女性玩家参与其中,随着社会发展,性别的差异不断弱化。但是像乙女游戏这样专门以女性为对象的游戏,还真的是蛮特殊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游戏,已经模糊了其具体的类别,像是iPhone 15 pro系列上市了死亡搁浅、刺客信条、生化危机8这样的主机游戏,也有很多游戏被原封不动地移植到了移动设备上,比如文明、泰拉瑞亚、星露谷物语。
然而,上述游戏的移植毕竟是少数,游戏鄙视链依然存在,因为无论游玩的平台如何,手游自有其特点,这很大程度就体现在手游(以及网游)无上限的氪金属性。是否手游开发的源动力就是引导玩家去氪金,尽可能多地氪金呢?
不可否认的是,市面上也存在很多非良心的国产手游,有的是买断制一次性付费,有的虽然有氪金选项,但是不氪金也可以不受影响地游玩,氪金内容是锦上添花的部分,绝大部分游戏如果完全零氪是有些困难的,这时候氪金的度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了。按照月卡制度,玩家每个月消费几十元即可获得极具性价比的游戏资源。然而,氪金的大头并非如此,资源是一方面,抽卡更是大头,从下到648,高达数十万(无上限,网上有很多大佬的氪金数目完全超过了普通人所能达到的薪资水平),抽卡的氪金完全没有尽头和上限。回归到乙女游戏。玩家在游戏中获得的最大价值是游戏男性角色给与的情绪和陪伴价值。仿佛真的有这样一个优秀的男人关注并且喜爱玩家。为了得到更好更高级的卡片,玩家就会一掷千金,更多地是冲动氪金。仅仅是为了抽到最高级的卡牌,卡牌在推进游戏进程上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以氪金为导向,但是民间依然有很多大神归纳各种零氪的攻略,不得不说,这样的玩法真的非常需要玩家有极大的耐心,并且付出极多的时间成本。一些佛系玩家宁愿不追求漂亮高级的卡面,只是按照休闲的心态去游玩,随机或者每月小幅度氪金,也是可以极大提升游戏的游玩体验的。
如果心态放轻松,即使是手游也没必要氪金过多,游戏固然美好,但不是生活的一切,毕竟人生除了游戏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在此我不想评判各类氪金玩家,大家都可以选择适合的方式去玩游戏,只要不妨碍自己的生活,不造成太多经济压力都是可行的。
玩乙女游戏,到底是在玩什么?
人物是虚假的,感受是真实的。
作为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机会总有局限性,对于伴侣的选择也往往受到重重限制。能够找到合适的男友并且最终步入婚姻,大致幸福地生活下去,生老病死,已经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结局了。但是人无完人,哪怕是合适的伴侣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无论是外在还是其他方面,婚姻和爱情的关键就是要看你想要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而你自己又能给对方提供什么,如果互相匹配的话,这段关系才能走得远。看似这种说法好像完全抛弃了感情因素。感情当然重要,但是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还是会有经济和日常生活的摩擦,总会有其他更具体的因素对其产生影响。我这样强调互取所需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否认感情的重要性,我认为,感情和现实具体这样两方面的影响都非常重要,在感情的基础上互相提供对方所需,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培养和增进感情,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互相影响的过程。
说回到乙女游戏。乙女游戏中的人物当然不是真实的,但却是非常理想化的,理想化到甚至有些魔幻。游戏中的攻略对象往往都是身高一米八五以上,长相帅气,年轻有为的男性,有着不同的职业和性格,共同点就是,对女主角非常有兴趣,并且尊重女主角。可以说,游戏中的角色是完美的,还美的各有特色,各有风格。一般来说,乙女游戏中总会有一个年纪比女主小的年下、一个霸道总裁、一名医生,以及若干其他角色(如警察、律师、艺术家等等),如果世界观不属于写实范畴,也会有古代人物或者西方魔幻人物。同现实相比,乙女游戏中的男性角色不会变心,永远尊重女性,不会长痘、不会上厕所,皮肤永远光滑,不会秃头,发型永远完美,也大多都是年少有为的成功人士。虽然显得很虚假,但是他们所给予玩家的情绪价值是持续而稳定的,只要玩家一直有玩下去,都会加深和角色的感情羁绊。角色是假的,但是玩家对他们的感情和感受都是真实的,他们给我们的百分百的陪伴感和恋爱感也都是真人难给予的。除了以氪金换取体验这一个不确定因素,其他方面都十分确定。乙女游戏中的男性角色虽然完美,但是哪怕是类似于霸道总裁这样的角色,也总有一些内心脆弱的情节,这一点非常重要,完美的人设下面也有不为人知的细节和伤心过去,这样的设定,让玩家可以更好地代入,缩短游戏和现实的区别,同时激发玩家的恻隐之心,加深玩家同角色的感情深度。
玩乙女游戏会影响现实生活吗?
关键看怎样对待游戏。
任何游戏如果过于沉迷都会影响现实生活,在此我们不讨论游戏沉迷的话题,而是转而讨论游玩乙女游戏是否会对现实中的情感生活和择偶观念产生影响。
因为乙女游戏中的角色都趋近于完美。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比较乙女中的恋爱情结和现实中恋爱的话,要说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这种影响是好的还是坏的。
任何场景之下,迷失自我都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因此,在玩游戏的时候,玩家还是需要保持自我,有自己的主见和价值观。同时尽量避免大额度冲动氪金。
在游戏角色给予玩家情绪价值的同时,玩家应把握好要投入多少精力。游戏虽然美好,但是毕竟不是真实的世界。如果现实很辛苦,我们当然可以在游戏中享受快乐,逃避现实,但是完全只是依靠游戏,那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游戏是锦上添花,并非雪中送炭。我认为,培养现实中的爱好,同真人保持一定社交关系还是有必要的。更拔高一点,与其作为文艺作品的消费者,不如也参与到创作中去,将自己的价值观和经历表达给众人,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再次创作,无论形式如何,这也是一种十分具有获得感的爱好,有益于身心健康。同乙女游戏中的角色对比之下,玩家很容易看到现实中伴侣的不足,一方面是因为真实的人是多维度的,会具有不可避免的缺点,但是正是因为缺点,人才够真实,而真人所带给我们的也是更加真切具体的感受,以及层次更为丰富的情感,因此,我们当然可以徜徉于乙女游戏之中做个“海女”,但是在现实中还是要用真心换取真心,认真地处理真实的感情境遇。有些时候,人会处于一段有毒的或者不平衡的关系之中,而如果变得麻木,不知全貌,通过游玩乙女游戏,也许正会帮助人们看清现实,从这段停滞的关系中抽离,从这个角度来看,乙女游戏对于现实是有正向作用的。毕竟,现实有太多瑕疵,游戏不仅让人逃离现实,也让人看清世界不仅是我所经历的这样,体会到美好,辨清现实。
凡事都讲究适度,一旦过于沉迷游戏,必然会对现实产生不好的影响,把握好投入的程度,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健康的游戏习惯对生活来说有着全方位的好处。人们总是会习惯于投身于已经熟悉的领域,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哪怕是娱乐消遣,如果具有一定门槛,也会劝退一部分人。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有些人很享受高难度游戏带给自己的成就感,比如玩魂类游戏,有些人则享受游戏单纯带给我们的快乐,以及同亲朋好友一起游玩的美好时光,比如任天堂的合家欢游戏,有些人觉得,玩游戏很解压,在游戏中统筹规划,种地养花,比如动森和星露谷物语。因此,游戏总是会让人经历现实中无法得到的体验,这对玩家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正是游戏魅力的底层原因。乙女游戏只是各种各样游戏类别中的很小的一个分支。游戏的形式不重要,因为每个人对游戏的要求,以及想要从游戏中获得的内容也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类型就好,无论是3a大作还是独立游戏,无论是动作冒险还是文字冒险,只要能让人暂时沉浸到那些美好的虚拟世界中去,能让我们现实的生活多一丝乐趣,就都是值得去玩的游戏。
作为80、90后,经历了游戏宛如毒品的年代,到如今有能力去支持喜欢的游戏,同时国内厂商也不断创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游戏记忆,能够身处于这样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之下,我们都是何其幸运啊。
(本系列文章未完待续)
Comments NOTHING